原标题:为维护中国统一,这个民族的男人几乎死绝,800女人被迫参加战斗!
在中国内蒙古和东北,活跃着一个特殊的民族,他们被称作鄂温克族,也被称为索伦族,至今还保持着游牧、涉猎、风葬等习俗,这是一个古老的群体,从远古的青铜时代,就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后来历经时代变迁,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这个民族在清朝时期,为了维护中国的统一,族内男人几乎死绝,800女子被迫参加战斗,非常悲壮。
从唐朝开始,已经在贝加尔湖畔设立督抚,对当地的游牧民族进行管理,元朝时期,忽必烈的大军雄踞整个草原,朱元璋打败元朝之后,称索伦族为北山野人,也就是说,鄂温克族早早就加入了中国民族大团结之中。到了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对索伦族族进行了大规模整顿,称其为“索伦部”,编入八旗。
清朝入关后,到了康熙时期,索伦部主要有三个任务:第一,帮清朝守护贝加尔湖附近的草原和林场;第二,每年向清朝进贡大量的毛皮;第三,每年向清朝服兵役,挑选精壮的男子,参加八旗兵的训练和战斗。后来的清朝和沙俄之战,和准噶尔之战,索伦部的士兵都有参与,不少士兵还被封为“巴图鲁”(满洲勇士),最出名的,莫过于乾隆时期的名将海兰察。
乾隆中后期,由于沙俄入侵黑龙江领域,进行大肆烧杀抢掠,为了能够一举歼灭帮清朝守护边疆的索伦族人,沙俄士兵首先毁掉了驿站和驿道,索伦族的男人们英勇反抗,血战沙俄。因为男子们都在战场,所以只能派遣20多名女子向南突围,最后只有3名女子活到到了盛京(沈阳),通知清朝前来救援。但清朝觉得这3名女子身份可疑,没有及时发兵,等乾隆派遣大将阿桂带领五万大军赶到时,索伦族的男子已经血战都了最后,几乎死绝。
当时阿桂给乾隆的战报上是这样写的:“战时,索伦男儿近绝矣,弱妇携儿与牛羊退,又有八百位壮妇,方加入战,状甚凄苦。盖亡男儿近4万。”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我赶到战场时,索伦族的男子几乎死绝了,一部分柔弱的妇女带着孩子和牛羊撤退,另外大概有800位强壮的妇女,正在加入战斗,场面非常凄惨。死去的索伦族男儿,大概有4万多人。
虽然最后赶走了沙俄,但乾隆看到这封战报后,几乎流出泪来,当即说:一定要让这个民族活下去!乾隆特命索伦族大臣海兰察携带物资去安慰活下来的妇孺。
后来乾隆下令,由海兰察护送这些妇孺分两批,一批迁往呼伦贝尔草原,一批迁往大兴安岭附近的嫩江流域,并且赏赐了大量的牛羊给他们。中华民族现存的鄂温克族人,大部分是这两支。
小编认为,看待一个朝代、看待一个民族对历史有没有贡献,首先要看他对国家的统一有没有积极的作用。清朝时期,鄂温克族守护清朝的最北方,是清朝比较看重的边防柱石,然而,从康熙到乾隆年间,清朝和沙俄之间纷争不断,鄂温克族人为了维护中国的统一,做出了极大的牺牲。据《黑龙江纪略》记载,索伦族(即鄂温克族)一共和沙俄斗争44次,共计死伤达到67730人,索伦男儿生还者“十不足一”。
因为清朝统治者并非汉族,而鄂温克族又忠于清朝,所以史书很少对这个民族有太多的记载,但从维护中国的统一的角度来看,索伦族悲壮的战斗,绝对值得历史铭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