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3岁的卢昂是舞钢市尚店镇顶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年轻的时候喜欢喝点小酒,自从老伴有病,家里条件有限,酒也不敢喝了。现在好了,没事的时候又可以抿两口了。

“做生意吧没门路,扩大养殖规模没有钱,只能守着几只羊几亩地过日子,一点儿盼头儿都没有。”6月13日,回忆起以前的生活,卢昂的脸上写满了失落和无奈。年轻时,卢昂在外打工,后来因为老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卢昂只得一面照顾老伴,一面在家养羊。再后来,儿子长大成家后,儿媳身体也不好,只得在外边打工边看病,上中学的孙子需要老两口照料。卢昂的日子更加艰难。“最多时只有十来只,有时老伴病了,羊羔不大就得赶紧卖了给她看病,最难的时候,看一次病,卖了六只羊羔。”卢昂无奈地说,每年仅有几千元的收入,再上看病,常常入不敷出。

2014年8月,卢昂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卢享受着种粮补贴、医疗保险、农业保险等国家扶贫政策,孩子也享有营养补助,但日子一直都是紧巴巴的。帮扶干部多次上门了解他家的情况,根据市场前景为他脱贫开出“良方”——扩大养殖规模,并帮他申请了养殖补助,提供技术指导。

这下老卢心中的希望被点燃,他说:“政府和干部该给俺想的办法都想了,该创造的条件都创造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还得自己奋斗呀,总不能再让人家来帮俺放羊、清羊圈吧!我一定要好好干。”从此,不管刮风下雨,只要人出得了门,早上吃罢饭,卢昂就赶着羊去村头荒地“锻炼”,闲暇时拿出唱戏机给这些羊放上一段……天气好,家里没啥事时,他干脆带上干粮,中午也不回来了。

母羊产羔,是卢昂最快乐的时候,也是他最累的时候。天天跟羊呆在一起,约摸着哪只母羊要生产了,就会嘱咐老伴儿多备些细料给母羊留着。母羊产羔常赶在夜里,卢昂整晚都不睡觉,隔一会儿就往羊圈跑一趟,老伴儿说他“上心哩很”。母羊产羔后奶水不足,卢昂就从镇里买来奶粉,用奶瓶喂羊崽喝……

去年4月,他的羊陆续得了口疮,这可把他急坏了。扶贫干部给他请来畜牧局的专家,他认真向专家请教羊常见病的治疗和预防,边听边记。在养羊过程中,遇到什么难题还主动向专家请教。现在,羊再出啥毛病,卢昂心里就有底了。

“去年工作队帮我申请了到户增收项目,每只羊补贴200块钱,一共补贴了5000块钱,再加上卖羊赚的钱,一年下来俺家能有两三万的收入。”一提到镇里和扶贫工作队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卢昂心里就特别感激,连说自己能翻身多亏了党的好政策。

通过两年的努力,由原来的十来只扩大到40多只,效益也比以前更好。看着羊圈一日日成长的小羊,卢昂脸上乐开了花。就连戒了多年的小酒也喝上了:“每天少喝点,提提神,挽起袖子加油干!”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不能一味靠政府,只有自力更生才是唯一的出路。”指着配房里放着的两尊佛像,卢昂说:“我以前也经常给他们烧香上供,他俩笑呵呵的啥事也不给我办,脱贫致富还得靠党的好政策,靠政府的关心帮助,更要靠自己踏实苦干,才能真正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最近,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又申请了,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该村宋世伟说:“自从去年年底脱了贫,老卢现在干劲儿更大了!”

“精准扶贫,精准脱困,党心所向,民心所望”,立在顶门村村口的宣传牌格外引人注目。

“有党的好政策支持,家里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脱贫路也会越走越顺。”对于未来,卢昂充满信心。(通讯员 益鹏洋)

夕阳下,山坡上,羊倌儿康全喜吆喝一声,鞭子一挥,一群白绵羊听话地“列队”前进。夜幕降临,康全喜哼唱着《朝阳沟》,赶着羊群,如同《诗经》中“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美丽画卷。

内蒙古自治区的克什克腾旗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境内还有一座世界地质公园。

自从2015年11月我国提出脱贫攻坚以来,边疆民族地区在脱贫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新疆拜城,农户们组成合作社,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拧成一股绳,不仅对抗市场风险,而且统一的种植管理也让产品标准化品牌化,附加值得到提高。

新闻热线:法务部邮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覆盖情况反映热线: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