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市民群众交通出行的幸福感、获得感,全面推进交通畅通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交给中山公安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去年以来,全市公安交警迅速落实指示,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推行“全域治堵”,强力开展疏堵保畅“十项举措”,坚持用系统思维、精细化措施和绣花的功夫,全力破解“交通之困”。通过各种硬招、妙招、新招的频繁上线,推动博爱路、北部南三公路、东阜公路、105国道等主干线治堵措施的加速落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期,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105国道拥堵问题,交警支队再调研、再部署,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加速度推进新措施,力争在短期内打通105国道拥堵瓶颈、提升通行效率。

G105国道全线公里,是中山与广州、佛山、珠海等外部联系的重要通道,是衔接市内多个镇区的物流客运走廊,是中山的主要经济大动脉。受古神公路(西环高速)、G228改造等施工影响,目前,G105国道还是中山南北向唯一全线贯通的大通道。

近年来,105国道交通量增长较快,日均车流量已超过12万辆,远远超过设计流量,且货车等大型车辆比例非常高,加上道路功能混杂、建设标准较低、交通组织不合理、长时间施工占用、缺乏分流通道、车道变更导致车流受阻、车辆抛锚、轻微交通事故多发、局部路段交通违法高发等原因,导致G105国道面临的交通压力持续增加,经常处于超饱和状态运行。

以各立交桥节点为切入点,通过施划实线、虚线、导流线、增加隔离设施等,规范进出主、辅道车辆的行车秩序,同时加强全线道路标志标线的排查完善和交通信号灯的配时优化等微改造、缓解关键节点的交通拥堵。

加强全线电子监控设备尤其是跨线桥路段的规范设置,如东凤镇已投入28套电子监控设备。

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及交通安全,同时与多部门联动,协调业主单位及住建局、镇街等相关单位,从重处理围而不建等问题,去年累计约谈施工单位16次、发出整改通知书超过30份。针对临时施工等问题,提前做好交通预案,及时进行交通疏导。

增加铁骑勤务,对国道上的坏车、轻微交通事故等突发情况进行快速处理、及时疏导;根据事故分析情况安排大中型拖车驻守东成、小榄港跨线桥附近,一有坏车就近马上拖离,防止出现大规模拥堵。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关于开展交通畅通工程的精神要求,以及郭文海书记在全市年轻科级领导干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近日,中山公安交警加快部署、推进105国道疏堵保畅工作。

1月2日,市公安局专门组织会议研究105国道疏堵保畅工作,要求公安交警部门要最高标准,最强力度,最实举措,切实做好105国道交通疏堵保畅工作,交出人民满意答卷。

1月4日,市公安局分管局领导带队深入105国道进行全线深度调研,重点勘察了车流交汇拥堵路段、跨线桥路段、施工路段等易堵点,协同沿线西区、东凤、小榄、沙溪、板芙及三乡等镇街现场研究、分析堵点形成原因,现场研究解决办法,强调要以“保主线畅通”的理念统筹推进治堵工作,拿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1月5日下午,市公安局召集交警支队、105国道沿线相关镇街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召开工作会议。

会议强调,解决好105国道的拥堵问题,是推动开展全市疏堵保畅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从讲政治、顾大局、保民生、助力经济建设的角度去理解105国道疏堵保畅工作,这既是市委市政府交给公安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对交警的一次考验。105国道疏堵保畅工作要因点施策、精准施策,落实“一点一方案,一点一对策”治理原则,切实将治理工作提上日程,全线压上,确保不漏一个堵点。在市交委会的统筹指导下,实行部门联动协作,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坚决打赢G105疏堵保畅攻坚战,切实改善105国道通行能力和秩序面貌。

一是排查隐患。由沿线 国道路段的各项督导检查,加强对施工路段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及时消除隐患,保证春运期间的良好通行秩序。

二是加强施工监管。一方面协调沿线镇街采取联勤方式对施工路段标志标牌、锥筒等警示标志摆放规范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现场做好安全预警工作;另一方面要严格道路施工和道路通行审批手续,对过度围蔽、围而不施、占道施工、擅自扩大施工作业面、未审施工等违反流程规定的施工单位、业主单位,一律发出整改通知,对不在限期内整改的,一律勒令检讨停工,组织力量强化约谈和安全执法,确保施工路段安全、有序。

三是加强现场执法。加大警力巡查频率,加强雨天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组织施工人员畅通施工出入口;进一步严格施工现场施工车辆进出,严查超限、乱停乱放等违法施工车辆。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协调沿线镇街加大交通设施资源及监控设备的投入,提高科技管理含量,尽快增设完善拥堵节点监控设施,为交通组织优化打好基础。

二是改善路面设施。对沿线跨线桥主道行驶路段,延长主道实线,增设物理隔离,减少因车辆变线通行冲突引发事故;对沿线信号设施进行优化配置,完善通行方案,最大限度发挥信号优化的疏导作用。

三是减少路口。由属地镇街对沿线村庄出入口、路中缺口进行调研,协调交通、公路部门对沿线部分路口实施封闭管理措施,减少路口通行冲突,提高通行能力。

四是鼓励错峰出行。是由沿线镇街协调管辖区范围内大型厂企、物流园区,实施大型货运车辆错峰出行(尽量引导夜间出行),特别是减少早晚高峰车流叠加和货运车辆的通行干扰,进一步畅行交通。

五是借力金华南路。协调西区街道尽快将金华南路(沙朗至东升段的断头路)纳入路网建设规划,打通沙朗至东升段的“道路中脊”,分流105国道交通流。

六是推行车道分流。继续规范、推行小车和货车车道分离,通过物理隔离或加大执法力度,全力减少摩电、三轮车等非机动车违法上跨线桥。

一是加大警力投入,充分发挥铁骑的优势,在主要节点、主要时段提高见警率,延长巡逻管控时段至夜间10点,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同时,组织机关警力向薄弱镇街倾斜,确保沿线堵点警力到位。加大对变道加塞、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违法的查处力度,进一步规范路面执法和严格管控行车秩序。

二是精准部署警力,特别是105国道沿线警力的部署要合理调配,形成联动机制,必要时互相支援,拧成疏堵力量“一股绳”。

三是借用外部力量,积极调动沿线拯救公司合理部署应急处置工作,强化对轻微事故的快速处理,减少因事故、故障车辆或突发事件造成的交通拥堵。

一是营造遵章守法氛围,对105国道早晚高峰期违停、随意穿插、不按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实施无人机常态抓拍曝光,通过发送短信提醒进行点对点提示,强化全民守法意识,提高执法震慑力。

二是加大保畅宣传力度,及时通过互联网电子地图,全面、精准发布交通事故、交通拥堵、交通管制等信息,引导群众合理出行,通过“1234全民行动”保畅倡议,呼吁交通参与者养成良好出行习惯,减少人为交通拥堵。

三是开展保畅意识教育,组织民警、社工、志愿者深入沿线厂企、社区、学校开展保畅意识教育,通过镇街媒体宣传、入家入户、村居大喇叭等渠道,开展“文明出行、交通顺畅”主题教育。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